凌晨4:00起床時雖然沒有下雨但是濃霧仍讓空氣中的溼度居高不下。用過早餐後5:30出發,6:00就到了情人橋,這表示我們要脫離螞蝗的餐桌囉。
過了橋我們把全身上下都仔細檢查了一遍,務必不能把螞蝗帶過溪這頭給繁殖了。
我心想,同樣的海拔有著相同的溫度濕度和氣候僅僅一溪之隔就把這吸血的傢伙給隔離了,這還真是耐人尋味呢。
情人橋的這頭就展開4000多階的天梯之路,你沒看錯我可沒多打一個0。
老實說我爬山時最恨台階了,因為施工人員隨興致要高就高要低就低全沒標準(道理很簡單,施工者不是往後的用路人),有些台階高達40公分左右但是階面卻比我腳掌還小,這讓人在不符自己的步幅之下走來氣息不易均勻又出力過重。
但是抱怨歸抱怨我能選擇麼?還不是得乖乖拾級而上,唉!
才走了15分鐘我就發現我的圓盤帽並不在我的頭上(忘3),可能是剛剛檢查螞蝗的時候把它放在背包上,但是一背起背包卻掉了也沒發現。算了,反正防風雨外套是連帽的不怕下雨,就讓它多待在原地兩天吧,回程再拿(其實是來回還要上下這些石階很累人的,呵呵)。
不多久來到嚴重崩塌的地方加上濕氣仍重相機還是暫時乖乖待在相機包裡吧。
有些石階很均一高度又適中,走起來就不賴的。
石階已經被叢草掩蓋了
有些石階已經傾頹了,有些被土石覆蓋了,所以倒也不是全程都走在石階上的。
有種悠然神往的感覺
看見沒?給我們打氣呢
歷經兩個多小時終於把4000多階的石階走完,這裡已經是登山口了。
從左側布條處走是新路,而右邊是沿著林田山鐵道走的舊路,我們將走上懷舊之路,只是我心裡難免忐忑,聽說鐵道多處已經腐朽崩壞了。
從這到高登工作站是很平緩的路,走在鐵道上讓我想起小時候就住在運製糖甘蔗的小火車終站附近,彷彿耳邊還能聽到我們在轉載甘蔗的慢速連結車(小小的,串了四五節開放車斗的那種)後拉扯甘蔗的嘻鬧聲。
不擔心聽到嗚嗚聲了。這條在林業興盛的時期扮演運輸要角的鐵道已經在演變中沉靜了下來,在時間中慢慢改變了樣貌。
在濕滑的路段還鋪上鐵網,但是我的登山鞋底都磨得有些圓滑了,走在這上面還是提供不了太多的摩擦力。
也因為路平緩走起來既輕鬆也能深刻體會當年山林間火車嘟嘟的情景。
因為高登工作站並不緊鄰鐵道,但是從林田山鐵道再岔往工作站只需八、九分鐘所以我們特意過來看看。
從高登工作站前可以清楚看到六順山,只是現在雲霧全向上蒸騰山頭也就忽隱忽現的。
一般行程都是住在這高登工作站然後輕裝往返七彩湖六順山,但我們就是要紮營在七彩湖邊。
工作站前的廣場一有一塊鮮明的直升機起降標示,配上朗朗晴空心情也跟著大好。
離開工作站回到岔路通訊訊號似有若無,明杰試著打回家裡交代他老婆店裡再多打烊一天,畢竟天氣轉好了,當然是勇往直前囉。
鐵道開始有些高落差的路段了,但是橋面濕滑依舊。
綠油油的橋面和沒剩多少抓地力的鞋底讓我走起來戰戰兢兢的。
偶爾從透空的林子裡看到對面的電塔
不復存在的枕木還好有一旁的斜坡能繞過
單用肉眼看都能看出再要踏上一步那枕木就是最後一次留在鐵軌上了
散落在鐵道旁的枕木
有些非往前走的地方會搭上木板好減輕枕木的負荷
還看得出鐵軌來嗎?這可是在鐵軌中間低角度所拍攝的
小小高繞一下
別說我們沒英雄氣概,我也是這樣通過的,我只是不想做個擁有一塊刻著我名字石碑的英雄。
這橋面已經開始傾斜,藏在陰影裡的木板上還覆蓋著薄薄的青苔,唯有抓著鐵軌才是較好的確保。
至於要是不慎橋下會落多遠我已經無暇去理了。
兩只輪子是要宣告鐵道精神永存嗎,呵呵
對面六順山腰的鐵道軌跡清晰可見
但是要走到那兒可沒那麼快咧
我記得這兒橋面上下的落差更大了(我...我還是忍不住瞥一下打量著)
(明杰拍攝)
我除了把腳步縮小外還非常謹慎踏出每一步,同時心想要是一滑可務必要抓住鐵軌才行。
總算是要安全通過了,但是心情只能稍稍放下懸著的高度而已。
六順山漸漸要被前面這座給擋住了,那表示我們又往前推進了不少距離。
清澈的流水讓心也跟著澄淨起來,誰說老天不是時時刻刻在教我們道理。
這段鐵道只剩下懸空的鐵軌而已
完全損毀的鐵道我們只能下切再奮力往上爬了
不少路段是緊靠著山壁開鑿出來的
這段已經不能冒險了,一旁繞過吧
然後要從瀑布上方通過
連木棧板也有些殘破,其中有一步還得跨大些
瀑布上的一泓清池
就這麼一洩千里,成就了壯觀的瀑布,但是人可就要小心了。
我們就這樣一路沿著山勢曲曲折折的走,這裡可以看見對面左邊有崩塌右邊的鐵道還被看似腐朽的木樁撐著彷彿只是懸在山壁上而已,我們真的要通過那兒嗎,我想。
來到這兒已經是中午12:20了,有清水又有較平坦的岩石是最佳的用餐地點了。
沿著山壁傾洩的流水也小有氣勢
沒有觀光景點的輕鬆達陣,一定要留下紀錄才行,下次...也許不再有下次了。
為了這趟路程奮戰添完柴火又要背起行囊繼續往後的路了。
傾圮又勉力維持,是我對才轉身就遇上這橋的觀感。
這是我通過了才拍的,對面的小瀑布就是剛剛用餐的地方。
過了這橋豪哥決定不再沿鐵道走下去,而是開始在茂密的箭竹裡一路陡上。
偶爾也還能不受箭竹壓迫向外望去,但是這很短暫。把目光移開後就又鑽進箭竹林裡了。
漫長的路
有幸為它賦予永恆的生命,用相機。
老實說這段路看見夥伴身影的時間還真不多,我好不容易走出這一叢他們又準備鑽進另一叢了。
準備攀上一段稜線
稜線的右側延伸的山頭
越過稜線這是七彩妹池,規模較小。
因為多雲所以不易拍出特色來,別怪我們冷落妳,姊池終究才是目光焦點。
好吧,再回頭看妳一眼。
是的,七彩湖就在那兒了
到這兒已經能略窺一二
因為豪哥一直往前要找台電的工寮,所以我們也無暇好好的把七彩湖拍個仔細,只好先看看它大概的樣貌。
這時候多半都覆上面紗
這大概能看出七彩湖的形狀
和七彩湖擦身過我們繼續往前走在山坳中,我和榮華都拿起相機捕捉對方。
在崇山峻嶺裡挺立的巨人,是東部發展與民生重要的成員。
工寮已經完全找不到了,看來只能再回到七彩湖邊找個避風的位置搭帳篷。
但是台電新東西輸電工程紀念碑就近在咫尺怎麼能不上來看看(其實第二天要上六順山還是會經過這兒的)。
高壓電塔就這麼橫貫中央山脈
簡單的圖形說明了就是連接番薯的東西兩側啦,但是真有那麼容易?我們用雙腳來到這兒的人最能深刻體會。
因為原有的輸電設施已經不敷使用,所以在民國81年進行這新的輸電工程。
我就把碑上紀要中幾個數據列出來或許大家對這工程會有個概念:
1.西起南投縣大觀二廠及明潭電廠,東迄花蓮縣鳳林變電所,橫跨中央山脈海拔2925公尺;
2.架設長達72.4公里的345000伏輸電線路;
3.施築鐵塔196座;
4.總造價新台幣50餘億元;
5.自民國81年3月開工至87年9月完工(6年)。
碑中說到中央山脈地形險峻(我點頭如搗蒜中),高低起伏(落差大)海拔又高,冬季冰雪覆蓋,地形及氣候條件十分險惡。同時還兼顧環境生態呢。
即使艱辛我們也不過來個三四天,不多時就可以回到溫暖的家中,但是工程人員呢,可是長年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我不是嚴肅的人,但是好像也只有肅然起敬能形容我的心情。
台灣本來就是兩個大陸板塊擠壓所形成(現在仍不斷進行,所以玉山還在長高喔),這在腹地不大的範圍裏造就落差極大的陡峭地形,看這圖就知道。
而我在這趟行程就親眼看到有些電塔座落的位置是異常的艱險。
要見證的歷史不只有曾興盛的林業鐵道,還有這牽繫著全島經濟民生的血脈。
這讓我在風中多駐足了一會兒
再回到七彩湖,風勢忽大忽小,得趕緊紮營了。
(明杰拍攝)
在這凹處我們搭起了帳篷和天幕帳,七彩湖今晚有我們陪著。
累了一天加上冷風呼呼我有些懶散散的不太想動,等吃完豪哥用心為大家準備的晚餐後我只想趕快鑽進睡袋裡。
半夜裡強風把榮華和明杰的外帳吹得啪啦啪啦響,我就時而在這聲響或是山羌叫聲中醒來,然後又沉沉睡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