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進步和諧, 只有反求諸己

  國家地理頻道「人群控制學問多(Crowd Control)」節目,這天我是從後半部看起,雖然只能吸收兩三例倒也是頗富趣味。

(這標題下得八股了點,其實就是從自己做起啦,還有對文字速食的人就別看了,真的...別再看下去了。)

  一位英國的老爸有四位正值青少年的千金,每每四個女兒輪流盥洗都耗去不少時間,因為她們總是慢條斯理,當然叨叨絮絮是完全沒有效果的,這老爸左思右想靈機一動青少年最喜歡搖滾動感的音樂,因為這類的音樂讓她們在同儕間獲得認同,相對的完全迥異的音樂會讓他們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他偷偷在蓮蓬頭上掛的浴球裡裝了音箱,當每個女兒入浴的時候他就遙控播放古典音樂、歌劇等,這可讓他的女兒為了趕緊逃離那空間也都加快了她們洗浴的動作,時間從每個女兒耗時的13分鐘降為4分鐘。

  接著,超級市場為了減少塑膠袋的用量實驗了幾種作法,首先他們組合了500個塑膠袋讓一位員工穿上它那樣子就像毛怪般,然後站在店門口對進場的顧客強調他的怪樣包覆的都是塑膠袋,這確實引發一些顧客回頭到車上拿環保購物袋或是在購物的時候選擇買一個環保購物袋的良心。

  他們開始嘗試另一個方法,在結帳台前掛了一張小海豹正在咬食塑膠袋的照片,然後派人在結帳台旁不厭其煩地詢問每個顧客是要拿能噎死小海豹的塑膠袋還是買一個環保購物袋,大多數的顧客都願意選擇讓小海豹繼續活下去。

  他們也嘗試在塑膠袋上印了一些讓人發窘的字句,比如說:我當眾放屁、我不洗手、我挖鼻孔等,確實有些人覺得他寧可買個環保購物袋,但是不多久有人能接受我不洗手那個塑膠袋了,有些人覺得這樣的惡作劇還挺酷的,而且還獨一無二咧。看來當眾放屁是可能害死小海豹,雖然不是因為你真正放的屁害的。

  最後一個例子,在Queens Center Mall出入是兩道數個雙向開闔的門,多數人都不喜歡已經接近門了但是在前面的人卻是放手讓門闔上,可是能顧及後方是否有人跟上來而把門多帶上一會兒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其中也包含了不被前面的人體貼所以也不想體貼後方的人。

  於是考量一般人推了門出入是不會回頭確認是否有人也將要跟上,所以實驗在門上貼了片鏡子,開始有些人透過鏡子看到了後方的人,也多了些能為後方的人多托上門幾秒鐘的行為,可是也有些人仍舊視而不見,或是拿鏡子確認儀容是否還維持最佳狀況。

  於是實驗加上了語音說小姐鑰匙掉了、喂等等,確實有些人以為是後方有人提醒而主動回頭,卻也有人被嚇了一跳。

  所以最終把語音改為請將門托住而達到了完美的結果,更普遍的人都能為後方緊接著要出入的人把門多帶上一點時間,人性的良善這時候被大幅的激發出來。

  很好玩不是麼,人們有時候需要一些方法就能激發出良性然後集結出眾人成就的美好結果。而我還有些看法,要是一味的教條式灌輸會有同樣的效果嗎?答案肯定大家都知道。不如好好想想人們願意做的是什麼,不願做的又是什麼,想方設法讓人們在非受迫性的壓力下他們會做好的選擇。這也就是我標題所說的,直接要對方該這麼做不該那樣做是會獲得反彈與抗拒的,但是花了心思構築的作法反而能得到更大的回報。反求諸己可能大家都聽過,國家地理頻道的這些實驗還提供了實例呢。

  台灣現在有著一種奇怪的氣氛,只要會在鍵盤打字都能在網路上抱怨(嘲諷)想法不同的另一派,尤其是不管是否自己的邏輯倒錯知識貧乏,造就的不過是烏煙瘴氣劍拔弩張,台灣進步了嗎?肯定沒有。無理又情緒性的批評與謾罵何其容易但是那能證明什麼?證明智能與剛斷奶的孩兒一樣,年歲增長也始終如一麼?要求自己確實很不容易,但是要成長唯有如此。一理通萬理同,愛情、親情、友情又何嘗不是。

  我已經開始從我自己做起,看到這兒的你/妳呢?可千萬別拿我這篇去給意見不同的對方看然後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看,這就是在說你這種人!」若是這麼做的人不單單是台灣更是全人類不進步的障礙無誤。

  唯一能被他人直接指責並唾棄的只有暴力訴求,不管訴求的理由有多充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