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一個有著美麗名字的台灣山嶽。
而在詩詞歌賦裡的西風、西樓不總是給人一種浪漫情懷,你說衝著雪山西稜之名是不是就該好好去和台灣抱個浪漫滿懷,尤其是在這秋末冬初的時候。
一直以來秋後都是最佳登山的時間,一來颱風成形甚至侵台的機率非常低,再則夏秋雨水充足,秋冬乾燥天氣逐漸穩定下雨機率也不高,既能在晴天成功攀登飲水也不虞匱乏。
雖然前述浪漫也有不少產自雨雪風霜中,但是多半都是人在安適穩妥的環境只讓心境和眼光投入,相較起來置身其中還能自得其樂的寥寥可數,更不用說還要長時間長距離負重徒步隨山勢起伏了。
壞就壞在出發前十天,天氣竟一反常態,氣象局甚至發佈了大雨特報,也許是老天怕咱登山客缺水就使勁的倒吧。有了今年馬博橫斷的教訓,我已經在盤算天氣若沒有好轉跡象就要取消這趟行程,但是心裡還是不斷向老天祝禱您就稍歇歇,蒙您恩澤水已經不缺囉。
就在每天緊盯著氣象局的天氣概況和一週預報,出發的前一天降雨機率已經低於30%,台中更比其他地區要好,至少都是多雲的天氣,重點是還能維持到我們結束行程的那天。(雪山西稜隸屬雪霸國家公園,大部分走在台中和苗栗的交界處)
---*---*---
這趟我是參加台中長青登山協會的行程,而且還是賀建榮會長親自領隊。不同於以往的,是在早上八點於會館出發,不用披星戴月的趕往登山口,前一晚還能躺在自己溫暖的床上,自然是士飽馬騰。
我們是從武陵農場的雪山登山口往西行進,以下就提供我們這趟的行程計畫供有需要的人參考囉。
D1:11/21(一)08:00台中長青登山協會會館→14:00 雪山登山口→15:00 七卡山莊(宿)
D2:11/22(二)05:00七卡山莊→ 08:00▲雪山東峰→ 10:00三六九山莊(午餐) →14:00▲雪山主峰→16:00翠池山屋(宿)
D3 :11/23(三)05:00翠池山屋→05:30下翠池→ 08:00博可爾草原→10:00火石山下營地→10:35 ▲火石山(輕裝來回) →11:30火石山下營地(午餐)→15:30大南山登山口(取水)→16:00大南山西鞍營地(宿)
D4 :11/24(四)05:00大南西鞍營地→08:30▲頭鷹山→09:30奇峻山 →10:00奇峻水源(午餐、取水) →11:30大雪山北峰 →13:00▲大雪山(輕裝來回)→14:00匹匹達山東鞍營地(宿)
D5 :11/25(五)05:00匹匹達山東鞍營地→ 07:00主稜鞍部叉路→09:00林道28k營地 →10:00林道26k營地(午餐)→13:00中雪山(輕裝來回)→14:30林道26k營地(宿)
D6 :11/26(六)05:00營地→08:00林道17工寮→10:00林道11k雙瀑營地(午餐)→12:00林道9k 高繞處→14:00 林道4k國家公園界碑→ 16:00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
準時來到會館和另兩位夥伴碰面,一位是呂阿姨(因為她年齡和我媽相仿,而她的兒子年齡也和我差不多,可不是我要賣弄年輕,嘻),一位即將完成百岳的前輩。而另一位是明杰,加入登山行列還不久,不過已經有16座百岳的成績了。他是一個麵館的老闆,有志排定以每年十座的進度完成百岳攀登,我想他會順利達成的。
獨獨不見會長,原來他已經在雪山登山口等我們了。因為他是雪山十多年的志工所以早已前往服務了好幾天,同時還能以淨山為名帶我們領略雪山西稜呢。
現在外頭寒風冷冽,你們肯定在溫暖的室內,就讓眼光隨之開拔旅程吧。
頭一天天氣好極了,有種只是要一包三合一咖啡沖泡包,卻拿到一杯香濃卡布奇諾的感覺。
而且這種大雨後轉晴的天氣最是老天的恩賜,為什麼呢?
因為大雨洗去塵霾,空氣異常清新,藍天綠地更為清晰飽和,在照片裡都能將遠處的景色完整呈現。
搭上接駁車就往武陵農場,一路直達合歡山。
看看時間也不過11點,加上一路沒停車,我們決定停留一會兒上洗手間同時舒展手腳,就這樣大概有15分鐘。
只見一隻鴿子站在解說牌上也不怕人,我想這種天氣正是好好曬曬太陽的時候。
再上了車也才轉兩三個彎赫然發現路已經被施工人員封阻,一看告示牌11點才剛放行,我們就差那一點停留的時間就可以通過,這下子只好乖乖等12點的放行了。
---*---*---
通過施工區後一路往武陵農場開去,這一耽擱往後也只在梨山因肚子餓才停車祭祭五臟廟。等到了雪山登山口服務站已經接近三點。
只見會長親切熱心的招呼我們喝茶喝咖啡,還怕我們沒吃飽而遞上包子饅頭。我和會長頭一次見面就感受到他的熱情,尤其是他剛從EBC(聖母峰基地營)回來不久重感冒都還在痊癒中呢,更別說他還已經在這兒服務了四天。
雪山路線原本就熱門,尤其是還有來自國外的朋友,我們邊看導覽影片邊聽會長敘述他和各個山友的互動。反正行程排定並不趕,今天只需到達七卡山莊就好,那不過是一個多小時的路,不急(會長都說不急,呵)。
聽會長說,有兩位來自新加坡的女孩子,因為沒有帶瓦斯和爐頭,所以在往來雪山的山屋裡只以麵包果腹,但是會長考量天氣寒冷,行走一天最需要熱食補充並溫暖身子,所以要她們一塊用餐。由於會長的熱情贏得異國友誼,女孩子還要他的e-mail和FB帳號好保持聯絡呢。
雪山西稜的登山路還沒開啟,我已經深刻感受跟著會長就沒錯了。
我得解釋這不是我要濫竽充數,實在是請服務站的替代役小胖哥拿著我的相機幫忙留個影,誰知我這不到2公斤的單眼竟讓小胖哥手抖成這樣,唯二的照片都糊得一樣。
聽會長說這小胖哥想請會長帶他走一趟雪山。我想會長可得要求他加緊訓練才行。
還好用會長的相機拍的照片不致讓我遺憾。
整備妥當就要出發囉。
雪山西稜裡有六座百岳,其中雪山主峰、東峰我在初登山的那年就已經走過。只是儲存當時數位照片的硬碟受損,這趟正好可以補足,更何況相機已經升級。
這服務站已經開始慢慢勾起我的記憶了。
會長和我一樣前後都是包,但有個特色就是手上那把特製的冰斧,除了寫上贈者之外還有重量-900公克。哈
明杰一身勁裝。
下午4:40抵達七卡山莊,雖然時間尚早,但是山中天色更較平地早籠上黑暗。
此時山莊裡只有一位專擅山岳攝影綽號「煙囪仔」入住,我們在用完晚餐後就聚在一起和他聊著。很自然的聊到了登山裝備,只聽他說到曾經被偷登山杖、睡袋,更甚者還有登山鞋。偷鞋者看他鞋子不錯竟丟棄自己的鞋而穿走他的,還好他及早發現並能正確判斷賊偷所屬登山團隊才得以追回。
會長也聽說,有人新買的背包和爐頭竟被人ㄎ一ㄤ走。我爬山也有個六、七年,百岳來回也數十趟了,卻從沒聽到這麼多的缺德案例,雖然我心知肚明登山客中不乏人格低劣的(從殘留在山中的糖果紙、包裝袋以及鏽蝕的瓦斯罐就知道),但是也不禁心裡暗罵,同時希望自己別遇上了。
我只好安慰「煙囪仔」,他雖然倒楣把這些事全攬了,但還好這些竊賊遇上他都沒討到便宜,而且要是外國登山客碰到這些人那不是丟臉都丟到國外了嗎!
11/22凌晨5點準時出發,又是一個晴朗的日子。
兩個小時候來到陡坡前,太陽也熱烈的照耀。坡前的一座高台正提供了奮力上爬前的休憩。
已經有一行人要返回登山口了。
原來這就是哭坡,明杰稍早問我我還認為哭坡沒那麼早到呢。
看來只要間隔好一段時間同樣的路程我就能當成新旅程了咧,呵。
在哭坡上爬升了一段回望群山與高台。
天氣這麼好笑都來不及,怎麼哭得出來!
來到往雪山東峰的岔路,三位登山客悠閒的聊著,我猜他們在享受太陽的溫暖吧。
雖然哭坡的位置不復記憶,但是之前我倚著東峰標牌拍的照片我可是清楚得很,但是我還是要留下照片。
隨著解說牌可以清楚辨識眼前各個山頭。
太陽雖然普照,可是東峰頂風勢強烈,拍了照趕緊繼續往主峰前進。
九點半來到三六九山莊,裡頭空無一人。當然,這時間要不是前往雪山就是返回登山口,又怎麼還會待在山屋裡。
會長忙著燒水好讓我們吃午餐。對,午餐!雖然這時候都市裡的人們才剛吃過早餐,但是我們從5點出發已經走了4個多小時了,如果不補充能量待會兒可是要上雪山了呢。
會長除了燒水還問我們要不要吃這吃那的,我們都害怕的說不。不過我們害怕的不是會長的熱情,而是背負的都還沒減輕多少(連瓦斯都沒開始用),先吃自己的比較重要,呵呵。
再出發已經把三六九山莊拋在腳下了。
品田山世界級的背斜地質。
向陽一方雲層瞬息萬變
雪山著名的巒大花楸,會長說已不如更早前的壯觀了。
明杰背的重量和我相去不遠,尤其是他還帶了兩大塊餅。在幫他消耗甜的那一部分正是我喜歡的好滋味。
筆直的杉木林
名符其實的黑森林
我發現雪山的里程碑在整數的那塊會有浮雕,字樣也塗上紅色,這是其他登山路線所沒有的。
天氣晴朗但在低溫下不會大汗淋漓,大夥兒看來心情非常輕鬆愉快。
壯觀的石瀑
猛抬頭黝黑的岩體出現眼前。
水從岩石中滲出來,我第一次來時還以手接飲這往來雪山中唯一的泉水,那甘甜讓我記憶深刻。
大自然的迎賓門柱
我們已經置身在知名的雪山圈谷。
休息完畢繼續朝陡坡邁進,而雪山主峰已經在望了。
當時坡上正有一列新加坡的學生隊伍緩緩走下來。
那新加坡的學生隊伍約莫有30人左右,從坡上看著他們一路走來,擦身而過再遠望他們下坡的身影,總是那麼的整齊連貫。
路旁岩壁上的冰柱
從一側看更顯眼
攀得更高圈谷也能一目了然。
因為沒有更廣的廣角鏡,所以把前面兩張接起來,點圖可以另外開啟大圖,再用瀏覽器放大就可以看到圈谷全貌。
登上台灣第二高峰
戴著頭巾的我好像「魔鬼戰將」裡的湯米李瓊斯喔。
呃,不管,那是個壞蛋。我先把偏光鏡收好。
喔~耶
前面幾張接起來成為全景圖,點圖可以另外開啟大圖,再用瀏覽器放大就可以把雪山環景看得更清晰。
雪山和右方遠處的大霸尖山
在雪山拍了個心滿意足,繼續朝翠池前進。
得沿著尖聳裸露的稜線前行
如果繼續沿稜線就能到達雪山北峰,但是我們得從此岔開到翠池。
已經能看見翠池山莊,但是還得走上好一會兒才能到。
整整一個小時,到啦。
山屋裡已經有三位登山客,其中一位還曾跟過會長爬山呢。
趁著天色還沒完全暗下來趕緊到翠池拍照,好個一泓清池。
不久夕陽已為山屋一側的山壁染上金黃。
很快的,顏色已從金黃轉為赭紅色了,還真是要抓緊機會呢。
轉了個方向,我發現......。你們有看出什麼嗎?
把鏡頭拉近了看,那可是凹陷在山壁上的,然後我跟明杰打趣道:「想不到這家汽車公司這麼厲害,廣告竟已經越過雪山打到這兒了。」
不消幾分鐘林中就已經暗了下來。我們順便打了水回到山屋,只見那三位登山客豐富的晚餐擺滿桌。
也由於他們的行程明天就結束了,所以非常熱情的邀請我們一同用餐,我呢則是憂喜參半。
喜的是,他們準備的就登山水準稱得上豐盛(有鵝肝卷呢),而且我們毋須費心打點。憂的是,自己準備的又得繼續背向下一個目的地,聽會長說往後的路程得在高密箭竹裡鑽行。
今晚可說是這趟行程裡的最高享受了,高度是,滿足口腹是,還能睡在山屋裡也是。因為後續路程就沒有山屋了,也就是說已經背負了兩天的帳篷在第三天要派上用場囉。
---*---*---
11/23 凌晨5點揮別了翠池山莊
來到了下翠池營地,除了稍事休息之外也檢查背包是否有外露容易勾纏的裝備,然後套上背包套。因為準備要和箭竹林搏鬥了。
就當箭竹是熱烈瘋狂的粉絲吧,想盡辦法的碰到你而不讓你走,只是使勁兒的是我不是它,呵。
遇上它只有吃虧的份兒,一路的左支右絀。再加上我考量配重把帳篷放在背包最上頭,儘管已經用力的綁但是背在背上還是高過我半個頭,在空間有限的箭竹林裡有時候我得跪爬才能免除著了道兒。
可是這是大自然,不時出現打橫的倒木、藏在箭竹林裡強韌的高山杜鵑、濕滑泥濘的路面,再者陡然的落差。你得退,得跪,低頭屈身,或是失神的一屁股蹬坐在地上(別忘了還背著重重的背包呢)。
哈...哈哈哈...,什麼?這樣我還笑得出來。
不是的,通過了也擾動了箭竹林,所有的枯葉兜頭灑了下來,順著肩頸跑進了背(這趟我後悔沒穿高領排汗衣,唉!),又刺又搔的,即使我走第四個也沒少過。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討回一點便宜呢?
有,會長說五月可以上山挖箭竹筍,到時候你可以狠狠地把它吃下肚。
這是博可爾草原,規模不算大但至少暫時免除箭竹林的費勁兒。
路程就在高密箭竹和這偶有大規模傾瀉而下的石瀑穿梭。
幽幽山徑,如果時間許可又不怕冷在這兒靜靜聽鳥叫蟲鳴,看著風吹葉動以及林外和煦的陽光,那是種享受。
從這兒沿石瀑上爬就是往火石山的方向,已經快11點了我們就先吃午餐再前往。
照片左方那黑色垃圾袋包著的一大包裡頭都是瓦斯罐、米和其他糧食,聽會長說前陣子來雪山西稜的隊伍全都因雨撤退,也許那包就是那些隊伍不再背回去的。
因為阿姨雪山西稜只剩大雪山和中雪山要完成,所以餐後就會長、明杰和我三人輕裝往返。
站在同等高度的這兒還不是火石山三角點,對面的那個才是,還好不遠。
根據上河「台灣百岳全集」所述,就是這褐色砂岩和近黑色的頁岩形成的山頭遠看就像歷經火焚而得名。
兩人都因進帳百岳一顆而笑開了。
火石山頂的視野僅有一角而已。
拍完照立即循線返回。
回到用午餐的岔路背起大背包,我們得趕早到達今晚的宿營地-大南山西鞍營地。
我們沿著山腰的之字形路徑往西推進。
如果一昧埋頭前行就會錯過的。
明杰像不像隱身叢林的忍者?
就算把箭竹筍吞了也不是這片,還是認份認真的穿越吧!
曾經驚心的石瀑也已被苔蕨一類覆蓋,幾許綠意掩住裸露地表的猙獰。
---*---*---
沒多久會長說肚子不太舒服再加上重感冒還沒痊癒,漸漸的緩下了腳步,我們則按原來步伐繼續前行。
在幽靜冷冽的林中,我們沒有太多交談只重複著腳步,三個小時過去,我們特意停下來等會長,但是直到身上的汗轉為冰冷也還不見人影。
會長經驗豐富倒還不用我們擔心。這段路因為光線黯淡,而且景色大同小異所以我拍的照片不多,但也就是如此注意力沒能被轉移,對倒木陡坡等考驗著實深刻,走來就開始有種無窮無盡的感覺。
當然竭盡所能的往前推進也免得會長稍後趕上來反拖慢他的速度。
長長的獨木橋,我估計將近20公尺,倒木下是落差一公尺半左右的斜坡,沒得繞行。看來有些濕滑的樹皮讓我戒慎恐懼。
果然,在到達這水源之前會長趕上了我們,尤其是到這兒還得經過一段不短又近乎垂直爬升的陡坡。
由於大南山西鞍營地近處無水,從這兒順道背水是較好的方式。只是從火石山岔路到這兒已經專心趕路將近四個小時,背著重裝還得再背今晚和明早煮食所需的水,把水量盤算了好一會兒就是了。
會長為大夥兒加油打氣說再15~20分鐘就能到宿營地了,我心想不知道是在多了一袋水之前還是之後,呵呵。可是會長又補了一句:「待會兒只要再過三個倒木就好。」
倒木一,一個人還無法環抱呢,所以從上面沒辦法越過。
而下方的空間也狹窄,但是我實在不想卸下背包,因為加了幾公升的水在背包上肩時異常沈重。
為了人包合一,我只好相準那空間和屈身的角度位置,還好判斷正確只需往前挪動個幾次就過了,只是整個左小腿外側因為貼近地面褲子上都是泥土(這是我過了後才拍的)。
兩分鐘後倒木二,仍有一人環抱的粗壯。
照例人包合一,過。只是那岩石讓我得柔軟腰身才行。
四分鐘後倒木三,我得尊稱它為倒木三兄弟中的大哥。
底下的空間顯得更小,多虧明杰幫我注意身子有沒有需要再壓低(再低我要挖地道了啦)。
其實後頭還有一支倒木,只是規模不比這三兄弟。
即便如此那直徑也是人劈不斷,傾斜角度越它不過的,只好再度胯下鑽。
終於抵達大南山西鞍營地,雖然地勢凹陷可還是避不開強烈的寒風順著草坡吹襲,而且下午4:40霧氣濃重,我們趕緊趁著天色沒暗下來前搭帳篷。
趕緊吃完晚餐就準備就寢,高度已在3000公尺之上又沒有山屋可以遮蔽,除了用上露宿袋我還穿著羽絨衣入睡,就是不想半夜被凍醒而影響睡眠品質,今天確實有些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